360公司董事長兼CEO周鴻祎在創業黑馬的黑馬課堂上分享了自己最近對互聯網及創業創新的一些思考與觀點。
本文為周鴻祎對智能硬件創業的反思部分內容,指出了一些智能硬件領域的錯誤想法,以及什么樣才是真正的智能硬件。
我覺得智能硬件的發展現在處于智能手機發展時間的2008年、2009年那個階段,所以要真正迎來高峰還需要三五年的發展。
前段時間有一篇文章對智能硬件產業做了一個總結,覺得智能硬件不是未來的方向。但我覺得,我們可以總結到底哪里做錯了,比如是不是對用戶的需求把握不準,或者說我們投入的關鍵點到底是在硬件上還是在云服務上?即使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什么特別牛的智能硬件公司出來,沒有發展很迅速的智能硬件公司,我們不能因為這個就去否定這個行業的發展。
在萬物互聯發展的路上,對于那些失敗的公司,做了產品但沒有得到市場認可的公司,從戰略上我非常尊重他們。市場一定是很多人前仆后繼去探索,雖然最后可能因為功力不到、時機不到、火候不到倒在了半路上,但是他們失敗的經驗教訓,對于下一個探索的人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財富。整個產業就是不斷有著更多的失敗,在失敗中孕育了后來的成功,才能向前發展。
我最近在反思幾個想法。
第一個,把任何一個東西聯網就是智能硬件的想法,這個想法是不對的
大家老是認為,把任何一個東西聯網就是智能硬件,這個想法是不對的,這也是很多智能硬件做出之后會讓消費者覺得沒有需求的原因。
大家或許記得,有一段時間,家電市場上的洗衣機、微波爐、冰箱、風扇等一夜之間都被冠以電腦洗衣機、電腦微波爐的名字,然后這些產品就賣的比較貴。實際上,就是里面加了一個微處理器,增加了一些簡單的程序控制功能,讓一些功能變得稍微方便了一點,但是沒有帶來本質上的變化。
所以今天我們來看很多智能硬件,僅僅是把一個電飯煲、電烤箱加上一個WiFi芯片,聯上網,那么它們就真的智能了嗎?真的實現萬物互聯了嗎?真的是消費者的需求嗎?比如我買了一款聯網遙控的日本電飯煲,我遙控電飯煲有什么意義呢?誰來淘米?誰把米倒進鍋里?
所以,做智能硬件的團隊應該好好反思一下,當你把一個物件智能化的時候,應該想清楚用戶在什么場景下才有這樣的需求,你們給用戶解決了什么問題。
第二個,內置芯片、搭載系統、配上APP仍然不能叫智能硬件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給一個硬件里面放一塊智能芯片,內置一個可能是安卓或其他操作系統,或者說生硬的配上一個APP,認為這樣的產品叫智能硬件了,其實這個思路也是錯誤的。
讓一個物理設備內置了安卓的智能系統,只是代表了它有了這個能力。但安卓操作系統一般情況下運算能力比較弱,里面的軟件也比較簡單。那么,在與手機真正連接起來后,你需要去想用戶在什么場景下會用到它。
如果說一個硬件產品,為了讓用戶打開它的APP,因此設置的不方便,那么它就違背了用戶的本性和用戶常識。
比如說,有人做智能燈泡、智能開關,非得要求用戶夜里起床先摸到手機、再找到APP,然后再把燈點亮。這樣的為了智能而智能,為了APP而APP的例子在現在做智能硬件的過程中大家常常會做,包括我在內。
真正的智能硬件一定要跟云端的人工智能緊密結合
其實,智能硬件只不過是我們的智能服務與用戶之間的一個窗口、一個橋梁、一個接口。
因為現在的科技條件仍然有限,比如硬件本身的CPU、存儲能力等,所以硬件自身上面不可能有太強大的人工智能的能力體現。因此真正的人工智能的東西應該放在云端,無論是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還是圖像識別等等。
因此,只有與云端緊密連接、緊密結合的硬件才能夠擁有真正的人工智能,才能真正被叫做是智能硬件。只有連接云端,有了人工智能的技術支持,智能硬件產品才能產生革命性的變化。否則,就可能像是早期洗衣機、微波爐加了一個芯片一樣,名不副實,不能產生真正的革命。
移動互聯網之后的未來一定是人工智能,這點我非常認同李開復的觀點。人工智能與智能硬件是特別天然的結合,它能讓硬件產品真正產生脫胎換骨的革命性變化。智能硬件也一定要與人工智能結合,才能無處不在。
作者:周鴻祎 來源:老周開講
版權所有:深圳市九鼎創展科技有限公司 粵ICP備11028681號-1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